QQ:496655838
手机:13789930088
微信:13789930088
网址:http://www.lianou.com.cn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»  栽培技术
芡实栽培技术
 2011-3-29 13:29:34   来源:本站   浏览量:
  

  芡实(Euryale ferox Salisb),别名鸡头米、鸡头。原产于东南亚,我国自古栽培,《齐民要术》中即有相关记载。我国主要产区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、太湖等浅水沼泽地区,以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广东等省栽培面积较大。

芡实的种子是主要的食用部分,每100克鲜品中含碳水化合物31.1克、蛋白质4.4克、脂肪0.2克、粗纤维0.4克、灰分0.5克、钙9毫克、磷110毫克、铁0.4毫克、硫胺素0.4毫克、核黄素等0.08毫克、尼克酸2.5毫克,抗坏血酸6毫克和少量胡萝卜素等。芡实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芡实性味甘涩、平,有不中益气,收敛健脾镇静等功效。另外,芡实叶柄、花柄亦为时令蔬菜,颇受市场欢迎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一节  生物学特征

一、植物学特征

1.   须根、白色,着生于短缩茎上,内有通气孔,与茎、叶、花(果)梗相通,根长可达100~150厘米,深入土中。

2.  短缩茎,紫红色,球形,组织疏松呈海绵状。缩短茎向下生根,向上环茎萌生叶、花梗,茎的中部组织较结实,近叶柄、花梗处有小孔,与根、叶、果的气道相通。

3.  形状大小随生育进程而变化,分初生叶、过度叶及定型叶3种。初生叶4枚,第一片初生叶由种子发生,线形,无叶片与叶柄之分;第二片初生叶戟形,顶端长而尖,出现侧脉;第三片初生叶箭形,顶端较短,叶柄长5厘米,侧脉增多;第四片初生叶箭形,叶基更宽。第1~4片初生叶均沉水,绿色无刺。过度叶6~9枚,浮生,叶面由开裂盾形过度到圆形,面积增大,从无刺到有刺。定型叶又称成龄页,约10枚,浮生,圆形,叶面叶脉凹陷,深绿色;叶背叶脉凸起,上生钢刺;叶径1.0~1.5米以上,大者2.90米;叶柄长1~2米,粗3~4厘米,内有通气道。先期抽生的叶片一般先枯死,植株上通常保持4~5枚大叶。

4. 螺旋状着生于根茎上,两性,单生,先后供生花20朵左右,花冠3~6轮,花瓣紫色或白色,每轮4枚,雄蕊多数,3~5轮着生,拱盖于雌蕊之上。雌蕊由7~19个心皮合生而成。花茎5~6厘米,高8~10厘米。花托卵珠形,灰褐色,有小白绒毛,无刺。

5.果  花托与子房壁愈合,形成外部为花托包被的假果;果实无刺或有刺,花萼宿存。单果种子数因品种而异,多者100~200粒。种子圆球形,富含淀粉。种子外有一层假种皮,较厚,囊状,气腔发达,可使种子漂浮于水面;假种皮破坏后,种子沉水。

二、生长发育阶段

1.发芽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,到胚根、子叶叶柄萌发、伸长露出种孔为止。约经5~10天,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。

2.种苗期(初生叶发生期)  从发芽后开始,到出现4片初生叶为止。一般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,历经15~20天。

3.幼苗期(过渡叶发生期)  从第五片叶抽生开始,到长出圆盾状定型叶为止。一般为5月上中旬到6月上旬,历经20~30天。

4.营养生长盛期 从植株长出第一片圆盾状定型叶开始,到初现花蕾为止。一般为6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,历经40天左右。

5.开花结实期 自第一朵花蕾出现开始,到停止开花结果为止。一般为7月下旬至10月上旬,历经80~90天。紫花南芡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27~35天。紫花南芡一年可形成20多个花蕾,但正常开花结实者仅10余个。单株花期90天。长江流域,7月中旬始花,8~9月盛花,9月底至10月上旬终花。但9月中下旬以后开的花,种子不能成熟。花蕾出水后1~2天开放,自花授粉,单朵花期1~3天。少数花朵不出水,水下闭花传粉授精。人工授粉或放蜂传粉可以提高结实率。

6.衰老期 从开花结果结束开始,到叶片老黄、腐烂、植株死亡为止。一般从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,约经30天。

三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
1.温度 15°C以上种子发芽,20~30ºC最适合于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,耐35℃左右高温,低于15℃则基本停止生长,种子休眠期能耐1~5℃低温。

2.水分 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需充足水分。栽培上不同时期要求水深不同,发芽期宜3~6厘米,种苗期宜10~20厘米,幼苗期宜30~40厘米,营养生长旺盛期宜由30~40厘米渐增至80~100厘米,开花结果期宜稳定在80厘米左右。种子顽拗型,需浸在较深水中保存越冬。

3.土壤营养  要求土层深厚,肥沃,富含有机质。要求氮、磷、钾并重,开花结实期需较多磷、钾。

4.光照  要求光照充足,不耐遮荫。短日照植物,日照由长转短时有利于开花结实。栽培品种对日照长短已不甚敏感。

 

第二节    生产技术

一、栽培茬口

芡实可生长于浅水湖田中与其他水生作物轮作,但由于其收获季节在10月份,冬季安排后茬较困难,故土地利用率低。一般前作为茭白,后作为灯(席)草,如芡实——灯(席)草套秋茭——夏茭(两年四熟制)。由于芡实忌连作,因此也可于灯(席)草田套种慈姑,使轮作周期拉长,如芡实——灯(席)草套慈姑——早熟藕——秋茭——夏茭(三年六熟制)。或者和水芹套种,5月份栽芡实,到11月份芡实全部成熟后拔除芡实老根,整好田,放浅水,种水芹,翌年3~4月份水芹上市后再整田,将选育好的芡实苗定植于大田。

二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

      绿色食品芡实栽培地的大气、灌溉水及土壤等环境技术条件应符合《NY/T391—2000 绿色食品 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》的要求,土壤肥力不宜低于该标准规定的Ⅱ级土壤肥力(水田)的要求。栽培地块应水源丰富,排灌便利,且土壤保水能力较强。

三、种苗准备

1.催芽 长江流域早熟品种紫花南芡于3月上中旬、晚熟品种白花南芡于4月上中旬催芽。取出贮藏越冬的种子,漂洗干净,置浅盆中,清水浸泡;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,经常换水。保持昼温20~25℃,夜温15℃以上。10天左右,大部分种子发芽(露白)后便可播种。

  2.播种育苗与假植 播种苗床要求地面平整,无杂草,且避风向阳。将已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,每平方米300粒。灌水10厘米,随芡苗生长逐渐加深至15厘米。重点防止浮萍滋生。

播种后30~40天,幼苗具2~3枚箭形叶时,移苗假植。假植苗床要求平整、肥沃、无杂草,瘦田可施适量基肥。从播种苗床将幼苗带籽掘起,轻洗附泥,小心分理,顺齐根系。假植行、株距均为50~60厘米,深度以种子、根系及发芽根入泥为度,切勿埋没心叶。初期保水15厘米,后逐渐加深至40~50厘米。此期亦要注意防止浮萍等杂草为害。

四、大田土壤准备

选水位平稳、流速小、肥土层厚达20厘米以上、有机质含量达1.5%以上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,且氮、磷、钾三营养元素并重、水深易于控制的田块。深耕2~3次,耙平。定植前开挖锅底形定植穴,直径130厘米,深15~20厘米,同时清除穴内外杂草。667米2均匀穴施50千克腐熟饼肥。

五、大田定植(或直播)

定植时间为5~6月份,最晚至7月上旬。芡苗圆盾状定型叶直径为25~30厘米时,即可定植。从假植苗床起苗时,尽量少伤根、叶,勿使泥污叶片,顺齐摆放,并保湿、遮荫防晒。定植行距2.0~2.5米,株距2.0米,667米2130~170株,一般145株左右。边行行距1米。相邻行间定植穴交叉相对,定植深15~20厘米,栽植时不要栽得过深,以防淤泥闷住心叶,影响植株生长。也可不育苗而直播,比较粗放。在平均气温10℃以上时播种,穴播或撒播,穴播者每穴3~4粒。667米2用种量1.5~2.0千克,日常管理与育苗移栽者相似。

六、大田管理

(一)水深管理

定植后10天内水深30厘米,此后逐渐加深至40~50厘米,至旺盛生长后期和开花结果初期,加深至80~l00厘米。若遇涨水,应控制水深在1.2米以下。开花结果后期,水深降至50~70厘米。

(二)补苗、除草、培土、追肥

定植后7~10天查苗,补齐缺株。此后,除草、培土3~4次。根据芡实生长状态决定追肥的次数和数量,如叶而肥厚,叶色深绿有光泽,叶面有瘤状突起,表示肥力充足;如叶片薄而发黄,新叶生长缓慢,前后叶片大小相似,叶面皱褶密,表示缺肥。一般667米2追施50~100千克腐熟粪肥、10千克尿素、1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,以株为单位施于新叶下。开花结果期于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和0.1%硼酸混合液,共2~3次。

(三)病虫害防治

1.炭疽病  病原菌为Couelolruhum nymphearum Auesh.,通常5月份始发,7月份盛发,可一直延至10月。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花梗。病斑圆形至椭圆形,直径2~7毫米,后扩大并连接呈不规则斑块,褐色至红褐色,中部色较淡而略下陷,边缘色较深而稍隆起,斑面出现明显轮纹,并散生小黑点。花梗病斑呈椭圆形或棱形,褐色稍下陷。
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%甲基托布津800~1 000倍液。

2.芡实斑腐病 病原菌为Heterosporiun variabile,5月份始发,7月份盛发,可一直延至10月。在叶片上产生圆形、多角形至不定形病斑,初呈水渍状湿腐,后转至暗绿色,最后呈深褐色软腐,有时具有轮纹,直径3~4毫米,最大8~10毫米,极易腐烂穿孔,斑面生淡灰褐色薄霉层。病斑易破裂或脱落,致叶片残缺不整,甚至叶片大部分变黑腐烂;花梗受害呈黑褐枯萎。感病轻者,果实籽粒小而少,质地差,味道欠佳;感病重者,果实籽粒少或无,一般可减产20%~25%,甚至60%以上。

防治方法:合理轮作,不偏施氮肥,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%甲基托布津800~1 000倍液,或25%多菌灵400~500倍液,少施氮肥。对较重的病叶及时清除,以防蔓延。

3.叶瘤病  病原菌为Entyloma euryale,多在7~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。初在叶面出现黄斑,后逐渐隆起肿大呈瘤状,直径4~40厘米,高2~8厘米,瘤形不规则,黄色,上有红条纹或红斑。后期瘤状物腐烂,散发黑褐色的球形孢子球,可漂浮传病。瘤状物过大时,可使整片芡叶下沉,且芡实花果不能出水,造成减产。

4.莲缢管蚜  学名Rhopalosipum nymphaeae Linnaeus,属同翅目蚜科。虫体卵圆形,绿褐色至黑褐色,体细小,长近3毫米,宽近2毫米;有翅蚜翅透明,翅脉色暗,足暗黑色。5月上甸至11月发生,成、若蚜群集叶片、花柄吸汁为害,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,花梗凋萎,每年发生20多代。

防治方法:用40%乐果乳油1 000~1 200倍液喷雾1次,安全间隔期15天;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~2 000倍液喷雾1次,安全间隔期7天。

5.椎实螺  包括Galba spp.和Radix spp,常见的有椭圆萝卜螺(Radix swinhoei H.Adms和小土埚螺(Galbapervia Martens)2种,前者螺体稍大,螺高15~25毫米,宽9~15毫米;后者螺体较小,约12毫米×8毫米。主要啮食芡实嫩叶、嫩芽,影响芡实正常生长,但其危害远不如福寿螺严重。

防治方法:随时人工捕杀;或10千克水中加100克敌敌畏、70%乐果,隔3天喷1次,连续3次;或6672米用贝螺杀0.5~1干克拌成毒土,或茶籽饼5~10千克,撒施水中毒杀。

七、采收

芡实采收可以分一次性采收和多次采收两种方式。

  野芡果柄、果实均有刺,采收不便,一般实行一次性采收。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9月下旬,华南地区可延至10月上旬,即当地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0℃以下时采收。已有少数早结的果实自然成熟爆裂,散出种子,漂浮水面;且多数果实果皮发红,则表示已到采收适期,可立即采收。

    栽培芡均进行多次采收,一般在开花后35~55天采收。气温高、水浅时,35天左右即可采收;气温低、水深时,55天左右采收。成熟标志为:果梗发软,果皮发红,光滑无腺毛,无或极少黏液,果形饱满并已发软。也可从果实顶部剥出1粒种子检视,如假种皮肥厚、有红斑,外种皮呈橙黄到棕黄色,则表明成熟适度。早熟种从8月下旬、晚熟种在9月上旬开始采收,隔4~7天采收1次,7~10次采收完毕。一般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收间隔7天,第二次和第三次采收间隔6天,第三次采收后隔5天,以后每次间隔4天,每次每株采收1~3只果实。芡实每株共有果实18~20只,其中80%左右的果实可完全成熟,6672米。可收干芡米20~25千克。采收时,先每隔2行在行之间划出一条走道,即用竹刀将发黄老叶边缘划破、不伤大的叶脉,使水面上出现一条条小的通道,然后沿走道向左右两边水面上下查找适度成熟的芡果。

八、芡实的加工干制与分级

(一)加工干制

1.去果皮  苏芡果实无刺,去皮比较方便,可用手剥开果皮或用刀剖开果实,从中取出种子。刺芡果实有刺,去皮比较困难,一般用2种方法去皮:一是挤压法,即用小刀从果实基部插入,置于木凳上,上放小木板,用脚踩紧,用小刀撬开果实基部,即可将种子挤出;此法比较费工,但所得种子质量较好。适于留种。二是沤洗法,即将采收的果实堆放在水泥池或土坑内,堆至80厘米左右盖上稻草,浇水沤闷,每隔5天左右翻动1次,10多天后,果皮沤烂,即可分批装入箩筐内,用清水淘洗干净。此法较省工,但种子受沤发热,品质较差。

2.踏籽  将脱粒的种子移放至木盆或木桶内,双脚穿胶鞋不停踩踏,使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薄膜,即假种皮破碎脱去,再装入箩筐中冲洗干净,然后置阳光下摊晒,至充分干燥为止。每100千克湿种子晒成干种子,苏芡约50~55千克,刺芡约~65千克。

3.去种皮  对充分晒干或烘干的种子要再除去种皮,通称脱壳。这时种皮已很坚硬,必须用芡剪剪开脱壳;或采用脱壳机脱壳。脱壳后的干种仁通称干芡米,可作为商品运销,每100千克干种子脱壳后制成千芡米,苏芡约36~40千克、刺芡约45~50千克。

 万佳莲藕种植场  鄂ICP备09026194号-1
手机:13789930088